近日,钱塘区市场监管局河庄市场监管所处理了一起普通消费投诉,再一次折射出杭州这座城市的温度和人情味。
5月31日,河庄所收到一件通过信访12345渠道转来的消费投诉,要求协调退还培训课程费用。接到该信访投诉时已临近下班时间,经办人员立即电话联系信访人。经了解,信访人为提升个人能力,于2023年7月通过网上途径与杭州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电子合同,通过支付宝转账3320元,购买该公司课程。学习过程中发现课程质量没有达到预期,通过多种方式联系该公司要求退还2800元,均遭到拒绝。了解情况后,经办人员立即根据其提供的线索,电话联系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先生,简要说明情况后,张先生表示其已经下班,需要了解情况后再予以反馈。
6月3日,该公司通过微信向经办人员发来书面反馈及相关合同和付款截图,详细还原事件经过。原来,信访人杨女士去年确实与该公司签订电子合同,向该公司购买课程,合同约定学费总计4980元,分十二期支付,每期415元,前八期双方均按照合同约定的条款正常履行,杨女士支付了学费,该公司也依约向其发送录播课包,提供其观看直播课程的网址密码口令。但是杨女士在观看了八期课程后,认为课程质量没有达到预期,遂提出终止合同,要求退还已支付费用3320元中的2800元。
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表示,信访人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条款履行合同,单方面以课程质量不符合预期的理由提出解除合同,属于违约行为;该公司考虑到信访人年纪尚轻,没有向其主张合同约定的违约金条款已属对其宽容,现在信访人要求退还已履行合同中绝大部分合同款,实在不能接受,对信访人的诉求予以拒绝。
在了解了双方的情况后,经办人员再次电话联系信访人,电话中信访人也承认了该公司陈述的情况属实,表示提出退还2800元是因为没有观看后期课程,以为可以退。这件信访件到此本来完全可以依法画上句号,在经办人员随后耐心地向其释法明理过程中,信访人也表示从法律及合同的角度表示完全理解,但是在电话中经办人员明显感觉信访人说话带着哭腔,觉得背后可能隐藏着难言之隐。在经办人员耐心询问下,信访人说出了实情,其为广东某大学在校大学生,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困难,本想通过网络学习技能后能够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,但因为经济困难,所以选择了分期支付。
在了解情况后,经办人员在电话中安慰信访人,表示从人性化的角度再帮其协调。经办人员再次拨打该公司法定代表人的电话,并通过微信,向其详细说明情况。经过协调,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先生表示其也是创业出来的,能够充分理解信访人的困难,虽然该公司目前经营情况不算太好,但是作为新杭州人,愿意为杭州这座有温度的城市贡献其微薄之力,主动提出以个人名义补偿信访人600元。
趁热打铁,经办人立即添加了信访人的微信,并拉了个三人微信群,张先生当场将600元转给信访人。信访人在微信中也表达了对张先生和我局经办人员的感激之意,经办人员也不忘提醒信访人以后在涉及大额经济往来时要理性谨慎。
来源:钱塘市场监管
|
|
|
|
|
|